一首歌,怎么就能把海峡对岸的一帮专家给整不会了?
这事儿还真就发生了。前阵子东部战区陆军甩出一首原创MV,名字很硬核,《把胜利的旗帜插在宝岛上》。
歌词和画面,就像是最后通牒,一下就把岛内某些人心里那点小九九,给戳破了。
更绝的是,里头一个一闪而过的镜头,让他们彻底看傻了眼。
解放军一款“老熟人”武器,原来还藏着这么一手要命的杀招。
岛内媒体直接用“不演了”三个字来形容,他们算是看明白了。
大陆这次,是把最后的底牌都直接拍在了桌面上。
这哪里是歌,这分明就是一份作战方案说明书。
老炮玩出了新花样
要说这款武器,PHL-191远程火箭炮,其实不算新面孔。
早在2019年国庆阅兵,它就亮过相。
当时那硬朗的造型和巨大的发射箱,就让全世界的军迷圈炸开了锅。
大家都在猜,这到底是个什么狠角色?
很快,它的性能就不是秘密了。这早就不是传统意义上那种靠火力覆盖“洗地”的火箭炮了。
人家PHL-191现在玩的是“精准点名”。
靠着北斗指路,加上末端修正,精度直接飙到了导弹级别。
五百公里的距离上,能做到米级命中。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从北京摁下按钮,就能精准敲掉天津某栋大楼的特定窗户。
之前的演习里,它还秀过绝活。
用370毫米的钻地弹,直接干穿了三层钢筋混凝土。
这种穿透力,意味着什么地下指挥所、加固机库,在它面前都跟纸糊的没啥两样。
躲在山后就安全了
可即便如此,岛内那帮军事观察员,一开始并没把它当成头号威胁。
在他们的小算盘里,台湾东部有中央山脉这道天然屏障。
他们觉得,PHL-191打火箭弹,射程撑死也就三百多公里,能打到高雄就顶天了。
想打藏在山脉另一边的军事基地?门儿都没有。
所谓的“反斜面阵地”就是他们自信的来源,总觉得人只要躲在东边,天就塌不下来。
更关键的是,他们心里有个根深蒂固的想法:
解放军那些更厉害的东风系列弹道导弹,那是留着跟美军掰手腕的战略武器。
金贵得很,不可能轻易拿来对付台湾,就算用,数量也肯定有限。
所以,只要固守东岸,就能高枕无忧。
剧本根本不是这么写的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解放军早就给这门“老炮”备好了新活儿。
其实蛛丝马迹一直都在。珠海航展上,外贸版的火箭炮早就展示过导弹和火箭弹共架发射。
这等于明着告诉全世界,我们已经玩明白了。
后来,一张官方训练照里,PHL-191发射的弹药,那块头明显就比370毫米的火箭弹要“壮”上一大圈。
而这次MV里的画面,就成了捅破窗户纸的最后一根手指头。
它清清楚楚地展示了,191发射的根本就是短程弹道导弹。
这个画面一出来,岛内专家的脸估计都白了。
他们那个关于“东岸基地绝对安全”的假设,瞬间就成了一个笑话。
这款新导弹,射程起步就是500公里,整个台湾岛,包括你最东边的犄角旮旯,全都在射程之内。
而且它打人的方式还不一样。火箭弹是抛物线,容易被山挡住。
可弹道导弹是从天灵盖上近乎垂直砸下来的,你那点“反斜面阵地”根本就是自欺欺人。
算盘一响人就傻了
最让人绝望的是什么?是成本。
一枚东风-15战术导弹的成本,大概在300万元人民币。
而PHL-191打的这款750毫米导弹,成本可能只有它的六分之一,大概50万。
意味着解放军完全可以像下饺子一样,敞开了造,敞开了用。
有岛内专家推测,一旦开打,第一波可能就是超过1000枚这种导弹糊脸。
这不是打仗,这是要用“导弹雨”给你从头到脚洗一遍。
台军也算过一笔账,拦截一枚火箭弹,需要消耗两枚“爱国者”导弹。
单枚“爱国者”造价高达两百万到四百万美元。
如果真有上千枚导弹打过来,台军库存那点防空导弹,估计几分钟内就得打光。
这种“量大管饱”的饱和式打击,才是最让人无解的。
结语
所以说,东部战区这首MV,哪里是一首歌,分明就是一份公开的作战方案。
它告诉所有人,歌词变成现实,可能就差一道命令了。
当上千枚导弹把机场、雷达站、指挥中心这些关键节点瞬间敲掉,整个防御体系也就散架了。
到那个时候,MV里那些登陆舰、武装直升机再慢悠悠地登场,就是来收拾残局的。
当真理的射程覆盖了海峡,和平的砝码,才算真正握在了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