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央行突然宣布开展7000亿元3个月期逆回购操作,创下2025年单日投放量新高。这本该是场“及时雨”,但次日A股三大指数却集体跳水,沪指终结三连阳,两市近2800只个股飘绿,成交量萎缩至1.71万亿。救市政策与市场表现的“温差”,暴露出当前A股的四大矛盾点——放水量不足、科技股挤泡沫、外资撤退加速、政策预期落空。
事件详情回顾:四重压力撕裂市场
1. 央妈放水7000亿,为何股民喊“不解渴”?此次逆回购虽是年内最大单日操作,但实为到期资金置换:8月共有1.2万亿逆回购到期,净投放仅3000亿。更关键的是,MLF利率仍维持在2.5%高位,相比美联储6.25%的基准利率,降息空间被大幅压缩。某券商固收团队测算:若要刺激实体经济,四季度需至少降准50BP+降息20BP,但当前CPI回升至3.2%,货币政策陷入“既要稳增长、又要防通胀”的两难。
2. 科技股遭遇“双杀”:GPT-5爆雷叠加关税利空全球AI竞赛突现黑天鹅:GPT-5发布会演示的实时翻译功能错误频出,其多模态能力未达预期,导致纳斯达克AI指数单日暴跌4.7%。传导至A股,万兴科技等应用端个股遭遇恐慌性抛售,科创AIETF三日回撤12%。雪上加霜的是,特朗普宣称将对华半导体加征100%关税,中芯国际港股单日市值蒸发超800亿,国产替代逻辑遭遇信任危机。
3. “聪明钱”加速逃离:北向资金上演“胜利大逃亡”尽管央行释放流动性,但外资用脚投票:北向资金单日净流出217亿,创年内第三高纪录。细分数据更触目惊心——白酒板块遭抛售83亿,宁德时代被减持超20亿,就连工商银行也罕见出现5.6亿外资撤离。某QFII交易员透露:“全球资本正在重新定价中国资产,MSCI中国指数PE已低于巴西、印度市场,但地缘风险让估值修复举步维艰。”
4. 长期资本“明牌”入场,为何带不动人气?社保基金二季度增持A股1200亿的消息本应提振信心,但市场反应冷淡。究其原因,这些“长钱”只买银行、电力等低估值品种:工商银行被险资买到触及20%持仓红线,长江电力股息率已降至3.2%,对散户缺乏吸引力。更残酷的现实是,当前公募基金仓位达88.7%,私募平均仓位72.3%,后续增量资金严重不足。
看看网友怎么说
——@一颗小韭菜
“GPT-5翻车比A股跳水还刺激,建议AI概念改名叫‘爱挨捶’板块!”——#科技民工在线自闭#
“外资一边喊估值洼地,一边疯狂跑路,真是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真相挖掘机‖
“每次跌了就说长期资金托底,我持仓三年亏40%,这叫‘慢牛’?明明是‘蜗牛’背着重重的壳!”——~躺平老司机~
小编有话说:警惕政策市背后的“预期陷阱”
当救市子弹打在水面上,投资者更需清醒:
放水≠上涨:当前M2增速仅8.3%,远低于2020年疫后复苏期的12%,流动性扩张质量下降
便宜≠值得买:银行板块市净率0.45倍创十年新低,但坏账率攀升至1.98%,价值陷阱隐现
长钱≠接盘侠:社保持仓中48%为债券,权益类配置实为被动持仓,托市能力被高估
下周操作策略:
重仓者逢反弹减至半仓,尤其警惕估值超50倍的科技股
关注火电(煤炭降价+夏季用电高峰)、黄金(地缘避险)等防御板块
保持20%以上现金,等待8月15日MLF操作窗口明确政策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