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历尽磨难归国,钱学森受邀国宴却寻不到座,毛主席:学森同志,坐我身边

历尽磨难归国,钱学森受邀国宴却寻不到座,毛主席:学森同志,坐我身边

发布日期:2025-08-19 06:10 点击次数:79

1956年2月1日,一场重要国宴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受邀出席的钱学森依照请柬指示,径直走向第37桌,却发现桌面并无他的姓名牌。他环顾四周,面露一丝疑惑。

工作人员随即上前,引领他穿过宾客,最终停在了宴会厅最显眼的第一桌。钱学森看到,桌上“毛泽东”的姓名牌旁,赫然摆放着“钱学森”的牌子。正当他有些不知所措时,毛主席步入会场,走向这张桌子。一句简短而有力的“学森同志,坐我身边”,瞬间将目光聚焦到这位科学家身上。

主席的这一举动,无疑蕴含深意。这不仅是对钱学森个人的高度肯定,更是新中国最高领导层对知识、对人才的珍视,以及对国家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明确信号。而要理解这一刻的分量,我们必须回顾钱学森那段波澜壮阔的归国之路。

赤子归途

钱学森,生于中华大地风雨飘摇的年代。他年仅17岁时,便立下为国家实业发展贡献力量的宏愿,毅然选择进入交通大学修习机械工程。凭借卓越学识,他获得了清华大学的留美资格。

在美国深造期间,钱学森敏锐洞察到航空力量对国家存亡的重要性,毅然改学航空。他在麻省理工仅用一年便修完所有课程,取得硕士学位;随后三年,又在加州理工学院获得数学与航空双博士学位。导师冯·卡门教授盛赞他为“火箭技术界最罕见的天才”。35岁时,他已是麻省理工的终身教授,并执掌加州理工学院喷气推进中心。

然而,尽管在美国享有极高的学术声誉与优渥待遇,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消息,如同一道召唤,强烈地激荡着钱学森的心弦。他深知,改变困境中的中国,才是他毕生所求。他决心放下美国的一切,争取早日回到祖国怀抱。

但美国政府却不愿轻易放行。掌握着尖端导弹制造核心技术的钱学森,被视为“一个师的力量”。美国海军部次长丹尼·金布尔甚至放言:“我宁愿将他击毙,也不愿让他离开美国。他知道得实在太多了,一个人就能抵得上五个师。”钱学森因此被无端囚禁,历经磨难。美方威逼利诱,提出只要他加入美籍,就能被列入美国科学团体,可他坚决回绝:“我是中国人,永远都是中国科学家,被列入美国科学团体对我来说,甚至是一种耻辱。”

中国政府获悉后,周总理等领导人迅速行动,与美方展开激烈谈判,强烈要求释放钱学森。同时,美国学界也对这种无耻行径表示强烈抗议。最终,在各方压力下,美方被迫解除了对钱学森的无端监禁。1955年8月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政府代表通过释放11名美国空军俘虏,成功与美方达成协议,允许钱学森等留学生回国。

同年9月,钱学森一家终于踏上了归国的漫漫旅途。美联社记者甚至溜上船采访,问他是否从事过战斗机、火箭设计,以及将来是否还会回到美国。钱学森坚定地回应第二个问题:“不会再回来了,我的祖国更需要我。”几经辗转,他在国庆当天安全抵达祖国,踏上魂牵梦萦的故土时,激动得热泪盈眶。

伯乐识才

钱学森的回归,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热烈欢迎。北京科学院为他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会,几乎所有在京的科学家都前来参与,时任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亲自主持。钱学森被安排在科学院,与钱伟长一同主持和领导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为了尽快融入国内科研环境,钱学森前往东北的厂矿和学校进行考察。期间,陈赓大将与他进行了会面,直接问道:“钱先生,你看我们国家搞导弹行不行?”钱学森不假思索,斩钉截铁地回答:“有什么不行的,外国人能造出来的,我国人一样能造出来!”陈赓闻言,爽朗大笑:“好,就等你这句话呢!”这番话,无疑为当时中国的航空事业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不久后,毛主席召开了最高国务会议第六次会议,并邀请钱学森参加。会议上,钱学森就我国培养研究人员的优劣势进行了客观分析,并坚定阐述了“十二年迎头赶上世界科学水平”的伟大任务,对此他充满信心。

正是这次会议的休息期间,毛主席第一次接见了钱学森。钱学森感到受宠若惊,毕竟自己刚回国不久,能受邀参加国务会议已是莫大荣幸。毛主席主动上前与他握手,亲切地说:“我盼你好久喽,钱学森同志。”毛主席还向在场的人介绍钱学森是火箭专家,对《工程控制论》也有所了解,甚至在交谈中提出“基本粒子是否可再分”的深邃哲学问题,并预言“我看基本粒子也是可分的”。这次初次会面虽然短暂,却给钱学森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表示,毛主席的每一次指引,都为他增添了攀登高峰的力量。

座次深意

时间回到1956年2月1日的那场国宴。当钱学森被工作人员引领到第一桌,发现自己的名字与毛主席比邻而坐时,他内心的震撼可想而知。主席走到桌前,再次邀请他“学森同志,坐我身边”,这份殊荣,使得他瞬间成为全场瞩目的焦点。事后,钱学森才得知,正是毛主席亲自审阅宴会名单,将他的名字从第37桌划掉,亲笔添至第一桌。

席间,毛主席面向众人,语气坚定地赞扬道:“坐在我旁边的这位就是去年从美国回来的钱学森同志,他是一位顶尖科学人才。美国人说他一个人抵得上五个师,依我看,不止,你比五个师的力量还要大,你是我们民族的希望。”他还语重心长地对钱学森说:“学森啊,希望你以后多培养一些像你一样的人才,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中国强起来。”毛主席的肺腑之言,让钱学森深受感动,他在心里暗下决心,毕生心血都将抛洒在祖国的事业上。

这份信任与期许很快便化为行动。在得到周总理的指示后,钱学森迅速向中央提交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并很快获得批准,中国导弹事业由此正式起步。此后,钱学森在我国科技发展的道路上功勋卓著。他指导设计并成功试射了我国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第一枚中近程地地导弹。在原子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洲际导弹、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我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等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中,都凝聚着他的辛勤付出。他也因此荣获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结语

回望钱学森的一生,他不仅是科技领域的巨匠,更是民族精神的丰碑。他曾说:“我姓钱,但我从来不喜欢钱。”面对巨大的荣誉和赞扬,他总是谦逊地将功劳归于“党!是国家!是人民!”。他的毕生信念,正如他所言:“我的事业、成就、归宿都在我们的祖国!”毛主席为钱学森特设的座位,不仅仅是国宴上的一个席次,更是新中国对科技兴国战略的坚定宣示,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深情寄托。这既是对钱学森个人的最高礼赞,也为后世树立了尊崇科学、尊重人才的典范。

2009年10月,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友情链接: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