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年轻人干劲去哪儿了?一场关于“摆烂”的社会误读

年轻人干劲去哪儿了?一场关于“摆烂”的社会误读

发布日期:2025-09-02 01:27 点击次数:69

讲真,这年头,提到年轻人,总有人叹口气:现在的00后,90后,怎么就一点干劲没有了?动不动就“摆烂”,工作一言不合就离职,眼里没老板,嘴里没规矩,心里没目标。你说说,怎么回事?我总觉得,这种论调,每隔几年就会来一次。上回是80后被吐槽太叛逆,这回轮到00后背锅。似乎只要年轻人“不听话”,就能惹出一身腥。说白了,这不就是个“代际标签”老梗吗?

但问题在于,“摆烂”这词儿一出,舆论场上就炸了锅。企业老板们喊:现在年轻人太难管,人浮于事,出工不出力,坐等下班打卡走人。职场大号也跟着热闹:“整顿职场,从拒绝加班开始!”有网友点赞,说“养生式待业,灵活就业”,也有人吐槽“得过且过、丧到家”。你看,这场争论闹得欢,可到底谁才说得有点道理?年轻人到底是真的“躺平”,还是另有苦衷?

要我说,咱先别急着下结论。换位思考一下,谁愿意没事儿“摆烂”啊?要不是上有老下有小,工作没盼头、房价高得离谱、升职像买彩票,中年危机还在幼儿园门口就排队等着。你说,这样的环境下,谁还能一直热血沸腾,天天鸡血满满?曾经考公考编是“最稳”的路,现在连铁饭碗都变塑料碗,想不焦虑都难。现实面前,努力不是光喊口号就能解决的。社会不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就怕你兢兢业业到头一场空。

“现在年轻人太安逸,不愿吃苦”,这话听着耳熟吗?其实换个角度想,年轻人也想拼,只不过“卷”也要卷得明明白白。你让人家一连工作几十年,三年不涨工资,五年没头没尾,谁还会傻傻地持续透支精力?大厂裁员说来就来,中小企业福利缩水,今天刚入职,明天就失业。试问,谁家儿女不疼,谁又能一直拼下去?挣2000块钱房租1500,剩下交个保险买点吃的,还得发朋友圈假装岁月静好。想想都觉得辛酸。

不少90后00后认真讲过:“不是我们不努力,是我们努力不起。”前几年互联网红利落幕,卷学历的卷不过,跳槽的跳不赢,搞副业风险也高。更难受的是,职场上那点“专家分工理论”“激励制度建设”,到了现实里,就成了“通宵写PPT”、“花式端水到老板心坎上”。说白了,许多激励还停留在口头,企业真能给的涨薪升职少得可怜。努力又看不到结果,遇到点挫折就咬着牙苟着,久而久之也磨平了棱角。

有人可能会喷,“哪有那么多不公平?别人能熬出来,你也能!”这个说法乍一听挺带劲,实际上忽略了巨大的社会环境变迁。如今社会结构在变,资源分配不均,机会成本成倍涨,光靠个人奋斗顶多闯出一点微光。你说“努力终有回报”,可拼的是“原始分配”,拼的是父母智商、爹妈关系、家族资源,普通年轻人要在夹缝中逆袭,光靠鸡汤,真有点太难了。

有时候,这种“摆烂”其实是心理防御机制的一部分。摸清楚自己的能力边界和现实天花板后,与其瞎折腾徒劳无功,不如主动降档求稳这未必就等同于不思进取。心理学上讲,这叫“消极顺应”,是面对无解困境时的理性选择。一见有网友留言:“不是我不想发光,是我实在没电了!”你说是不是?哪怕想追求极致,但整天996,租房挤地铁,存钱买房无望,一夜暴富的梦回头是空,那就只能把心态放平点。偶尔“摆个烂”,其实挺能保命。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现在的年轻人其实很聪明,也很懂规避风险。“灵活就业”说白了就是不上当受骗,养生式社交更像是自我疗愈。“不拼不抢”,不是啥都不做,而是精打细算地避坑。实在搞不定的工作,不如早点撤,免得浪费了青春白搭了健康。这种“效率主义+风险控制”,难道不比一味加班画大饼来得清醒?

当然啦,要说“全体摆烂论”,那还是低估了当代人的野心。就拿自媒体、直播、电商来说,哪个不是一边“内卷”一边创新?不少95后00后私底下甩得开膀子,副业闷声做得风生水起。主业苟着副业拼,这叫“多线作战”。如果换个组织氛围,稳定且有希望,年轻人照样能雷厉风行,把一项项指标刷成KPI榜首。不是“干劲没了”,而是“不瞎折腾没用功的事”罢了,说穿了,全靠环境和机制带节奏。

说来也是,身边不少朋友都说,倒不是讨厌努力,而是想让努力真的有“性价比”。付出和回报划得来,谁不愿意上进?如果“绩点制度”清晰明确,晋升“康庄大道”敞开着,大部分人肯定会朝着目标全力冲刺。非要让人躺下,反正是对“无意义奋斗”的反抗。就像有人调侃:“我不是不积极,我只是暂时决定不做无用功。”

其实,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标签,从奋斗青年到丧系青年,不过是不同阶段的体现罢了。过去有铁饭碗,现在有铁锹饭盒,社会列车狂奔,票价越来越高。年轻人有智能手机战术,有元宇宙思维方式,有一整套数字经济生存法则。“摆烂”只是新信息社会的自我调节方式,大伙心里门儿清:与其死磕到底,不如留点力气给明天。

你品品,咱身边的年轻人,嘴上说着“我很丧”,实际行动上鸡贼得狠。而家长们习惯用老眼光看新问题,就容易觉得“这孩子不行啊”。殊不知,局面早变了,规则推倒重来。社会想让年轻人发光发热,不是喊两句“再苦再累别喊累”,也不是逼着一味加压,而是该好好反思一下怎样把“机会成本”降下来,让奋斗不再是赔本买卖。要想让青年队伍卷起来,得让每一分付出都看见希望,别让梦想成了海市蜃楼。

话说回来,努力也不是万能良药,有时候换个活法,才是真正的“生存智慧”。年轻人没丢干劲,他们只是聪明地留给该燃烧的时刻。要真把新时代的“躺平”全怪成没理想,还真冤枉了这一代人。你瞧,这不,屋檐下下雨了,有人等雨停,有人穿上雨靴,该出发的还得出发。有梦想的人,永远不会和希望说再见。

友情链接: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