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最新药品集采文件公布,心里咯噔一下,一下子感觉医药这锅又要沸腾了。市场这么多年,创新药最让人着迷的地方就是每一轮集采风暴后,总会有人跌进坑里,但也有人窜天猴一样窜出来。这次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尘埃落定,医药领域注定又是一波“活跃分子”,尤其是创新药板块突然冒头,市场关注度直接拉满,很多药企股价就是不上不下的样子,总让人有种要爆发又憋着的感觉。
翻看这4家不到3块钱的创新药公司名单,名字看着都挺熟,但看看数据、财报、股价,再琢磨一下各自赛道,又是另一种味道。大家能不能冲出去,一眼也说不准,但市场总喜欢低价逻辑,便宜没好货?也不一定。4家公司谁有希望,谁能爆发,聊一聊,往下看。
第一家亚泰集团,股价2.09元,市值67.55亿。主业不是那么纯粹,房地产、建材还有金融,药品只是其中一部分。上市早,国资背景,长春的盘子。数据摆出来,营收30多亿,增速就3.67%,利润还是负的,亏了8.23亿,但同比亏损“减少”了。看着有种“站在低谷抬头望”的感觉。涨幅今年最低1.39元,冲到过2.37元,好像是踩着底盘来回摇晃,不激进不冒尖。市场没什么大动作,突然拉的可能性并不算很大,但有国资撑着,很难彻底倒下,要是突然哪个子行业发力,吃到了集采红利,被点燃也说不准。实打实还是“靠边坐”,属于那种“守株待兔型”,想要爆发必须有外力驱动。
第二家海王生物,2.6元股价,市值接近69亿,广东民营企业,流通、生产、保健,捣的锅太多了,看着是多元化品牌,但营收143亿,下滑了近14%,利润还跌了30%,不过还在盈利。业绩表现弱,不够兴奋,盘子震荡也是常态。资金没什么热情,有点是“匍匐前行”的意思,像是市场在偷偷观察,等哪天有信号就冲进去。要是真的踩中新药政策风口,有政策推动,直接资金进场,不排除短线能搞事情。但数据说话,基本面不行,暂时没有明显爆发信号,属于“有个性但没魅力”。
第三家中恒集团,2.83元股价,市值90亿,广西国资背景,非常正统的药企,主营产品心脑血管、骨骼肌肉、龟苓膏,老牌药企标配。营收和利润都增长了,增长不大但至少方向对了,营收14.51亿,利润2707万。这业绩,在创新药领域里属于“稳中有进”的路数,没什么大起大落。K线走势,一路涨到3.23元,回调下来,可见大家不是没关注。基本面稳,趋势也稳,有点坐等被“点名表扬”的意思。最怕市场突然抱团,资金扎进来,那股价拉升就是秒的事,政策一利好,立马冲。要说这家,爆发概率不低,配置也不错,属于“沉稳型黑马”。
第四家瑞康医药,2.95元,市值44亿,主营分得很细,药品、包装、物流、中医,各种体外诊断、数字医疗都有。2011年上市时间不算太晚,民营企业,市场相对小一些。营收35亿,利润1800万,下降得挺狠,一个向下掉,一个掉得更厉害,基本面压力不小。股价2到3元之间来回晃,没啥波动,资金也是冷静对待,属于市场边缘份子。这种票就像一直在等机会,缺个爆点,缺个刺激。如果赶上集采政策带个提振,资金进场,短线可以疯狂一下,但要看业绩能否给力,现在判断爆发有点悬。属于典型“潜力股”,但特色不是很鲜明,得看政策脸色。
其实说穿了,创新药低价股,有底气、有业绩、有故事、有机构资金,才有可能爆发。现在集采政策一出,市场短期热度不断升温,更多还是“情绪催化”,比拼的是谁家更有可能接住政策红包,谁家能把低价玩成高溢价,谁家能让机构信心满满进场扫货,这才是真正的机会。
整个医药板块,创新药说起来难做,但集采就是大洗牌,最后能活下来的,一定是扛过业绩考验,同时能吃到政策加持的公司。低价没错,但要持续创新,要真抓实干,要有真金白银的投入,不能光靠炒作,更不能天天等“包装壳爆发”,那就是自欺欺人。资金市场,永远是用脚投票,各家基本盘太重要,不看业绩,后面接盘的只能是自己,很多散户就是被这低价吸引进去,最后发现没那么容易赚钱。
强化一下,风险提示放这,所有分析、盘点全部只是自己的观察和分享,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每一家创新药公司有自己的赛道,有自己的机会,但也要看市场整体资金面,看政策落实情况。药企爆发,还得看谁最扎实,谁能把握好创新节奏,谁能把政策利好变成实际利润,谁家才能摸到天花板,一夜爆发不是常态,有真本事的才敢稳步推进。
读到这里,大家有啥看法随时来聊。评论区不定时巡场,看到感兴趣或有意思的话题会随时加入。传统医药、创新药、低价股,其实都是市场追热点的主力军,别看现在冷清,明天可能热闹得跟夜市一样。
小编码字很用心,内容分享只为大家提供更多维度信息,如发现内容表达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私信反馈核实处理,支持专业讨论,倡导理性认知,其它事情留言区说。大家点赞、关注,一起讨论,后续还有更多行业爆点深度解读,祝大家投资顺心,工作一路畅通,生活如意长虹。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