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白宫的灯打得特别亮,内塔尼亚胡一开口就说“抱歉”,手立马捂住脸,头低得快贴到胸口。
几秒后才抬起头,声音发虚,嘴皮子都在抖。
特朗普站在边上,没看镜头。
他扭着身子,眼睛死死盯着内塔尼亚胡,手抱在胸前,像审犯人。
这是以色列头一回,对着卡塔尔说对不起。
以前炸叙利亚、打伊朗、扫黎巴嫩,一声不吭。
死了人?说是自卫。
可这次不一样,导弹落到了多哈,正巧哈马斯的人在谈停火,美国牵的线,被自己盟友一脚踢翻。
白宫十分钟就把声明挂上去了,还配了图,写着“以方承诺不再袭击”。
急成这样,谁逼谁还不清楚吗。
内塔尼亚胡低头那一下,不是愧疚,是憋屈。
他知道,换不来点东西,这脸不能白丢。
果然,特朗普当天就甩出个“20点计划”。
加沙的事,以色列说了算,缓冲区想留多久留多久,撤军?没提。
人质要放?行,但哈马斯先交人,以色列再放1950个巴勒斯坦人,一对一都不够。
更绝的是,监管加沙的“和平委员会”,主席是特朗普自己。
布莱尔也来了,英国前首相,凑热闹。
可巴勒斯坦人呢?没人。
这哪是和平计划,是分地盘。
卡塔尔也不是傻站着。
袭击发生第三天,他们就放话:不道歉,就不调停了。
掐住美以喉咙。
哈马斯只认卡塔尔说话,别人喊破嗓门也没用。
而且那一炸,根本没干掉目标人物,只死了几个平民和一个卡塔尔安保。
行动失败,还惹一身骚。
但卡塔尔转手就把这事变成筹码。
美国赶紧跑来说“我们重视与卡塔尔的防务关系”,生怕人家撤军。
乌代德基地里一万美军,全靠卡塔尔点头才能待着。
一场道歉,三方算账。
以色列拿安全承诺,美国想拉回中东盟友,卡塔尔借力上位,装大国。
发布会拍下的照片里,特朗普拿着张加沙地图,内塔尼亚胡凑过去指指点点。
两人站一块儿,像在对项目进度。
那句“抱歉”,不过是合同签章前的一道手续。
可地图上没有巴勒斯坦人的名字。
也没有人问,他们要不要和平。
风刮过白宫台阶,吹不散中东的灰。
棋子还在动,下棋的人,早把规则攥在手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