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你说个事,你听听离谱不离谱。
咱们都见过煮熟的鸭子飞走,那你见过快要到手的世界冠军,被自己人亲手扔出窗外的吗?
这事儿就发生在游泳世锦赛上。
主角,中国游泳队。
身份,男女混合接力项目的卫冕冠军,世界纪录保持者。
听着是不是特有底气?感觉金牌揣兜里一半了。赛前我也是这么想的,稳了,看看这次能赢几秒。
结果,多哈那边的泳池里,水花一停,成绩一出来,我眼珠子差点没掉下来。
预赛,第十名。
连决赛的门都没摸到。
我当时第一反应是看错了,刷新了好几遍页面,那个刺眼的“10”还在那儿。卫冕冠军,预赛就这么被淘汰了。这感觉就像是班里每次都考第一的学霸,跟你说他高考连本科线都没过,你信吗?
可事实就摆在那儿。
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出在哪?
很快,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最后一棒的选手,新人杨雯文身上。她游出的那个成绩,确实不理想。54秒53。
这是个什么概念?
跟我们自己队的主力李冰洁比,慢了足足两秒多。在百米冲刺里,两秒钟,那是一道天堑。
再跟进了决赛的其他队伍比,我们比晋级线最后一名,也慢了超过1.5秒。人家游最后一棒的,最慢的也比我们快。
这个锅,她好像背定了。
但凡事就怕多问一句:为什么是她?
我们那个能游出52秒、像水上小马达一样的李冰洁呢?我们那个男子百米新科世界冠军,亚洲飞鱼潘展乐呢?
他俩去哪儿了?
答案更让人窒息。
他俩,就在场边看着。教练组没让他俩上。
对,你没听错。在这么关键的一场,直接关系到决赛资格的比赛里,我们雪藏了队里最快的两个王牌。
一个都没上。
我当时脑子里就一个字:哈?
教练组给出的理由,听起来特别“有远见”:为了保存体力,让他们留着劲儿游后面的决赛。
这话听得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大哥,你预赛都过不了,线都出不了,你跟谁去比决赛?你保存的体力,是准备带回家过年吗?
这就好比打牌,你手里攥着俩王四个二,上来第一轮你说我先出个3,我得把好牌留到最后。结果人家直接一套顺子把你带走了,你连出王炸的机会都没有。
这不是运筹帷幄,这是在赌博。
赌新人能超常发挥,赌其他队会集体失误。
竞技体育,尤其是这种世界大赛,最忌讳的就是这种侥幸心理。
你看看人家别的强队是怎么干的。
澳大利亚队,派上了他们的王牌之一,凯尔·查默斯,稳稳当当确保晋级。意大利队,也把他们的主力亚历山德罗·米雷西放在了阵容里。
大家都是聪明人,谁都知道预赛的意义是什么——不是为了赢得多漂亮,而是为了确保自己能活下来,能站上决赛的舞台。
只有我们,好像自信过了头。
以为派个二队阵容就能轻松过关,把世界大赛的预赛,当成了队内的训练赛。
这种傲慢,最终付出的代价就是,卫冕冠军,预赛出局。
这听起来是不是已经够魔幻了?
但更魔幻的是,这种“神操作”,根本不是第一次。
你以为这是教练组偶然的失误?那你太天真了。就在前一年的福冈世锦赛,几乎一模一样的剧本,已经上演过一次了。
同样是接力赛,同样是觉得预赛稳了,同样是把潘展乐放在了替补席上“保存体力”。
结果呢?
同样是预赛就被淘汰出局。
一模一样的坑,掉进去两次。这说明什么?
这已经不是战术失误的问题了,这是一种思维上的惯性,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固执。他们没从上次的失败里吸取任何教训。
一次失败可以说是意外,但连续在同一个地方犯同一个错误,那就只能说明,有些东西从根上就出了问题。
他们似乎不明白,核心选手的作用,不仅仅是游得快。
更重要的,是那份稳定军心的“气场”。
有他在,队友就心安。有他在,整个队伍的下限就被牢牢托住。
而我们,亲手放弃了这份保障。
最让人感到可惜和讽刺的,是几天后发生的一件事。
在混合接力上栽了个大跟头之后,男子4x200米自由泳接力决赛,教练组终于“醒”了。
他们果断地把潘展乐排进了决赛阵容。
那时候,中国队的情况并不乐观。潘展乐接棒的时候,我们排在第六,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
然后,奇迹发生了。
潘展乐像一条被激怒的鲨鱼一样冲了出去。
他在水里劈波斩浪,肉眼可见地一个一个往前追。
那1分43秒90,是他个人游出的最好成绩之一,也是全场第二快的成绩。
他一个人,硬生生把中国队从第六的位置,追到了第二。
最终,中国队拿到了一枚历史性的银牌。
所有人都沸腾了。
但我在高兴之余,心里却泛起一阵苦涩。
这次的成功,就像一面镜子,清清楚楚地照出了几天前那次失败,到底有多愚蠢,多可惜。
它用最直接的方式证明了:潘展乐这样的核心,只要在水里,就能创造奇迹。他不是什么需要小心翼翼“保存”起来的易碎品,他是在关键时刻能够力挽狂澜的定海神针。
那次混合接力,如果潘展乐和李冰洁在,结果会怎么样?
我们不敢说百分之百能拿金牌,但一枚奖牌,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事。
一个本来唾手可得的荣誉,一个展现我们在这个项目上统治力的机会,就因为一次莫名其妙的“练兵”,一次自作聪明的“田忌赛马”,就这么白白溜走了。
浪费的,不只是一枚奖牌。
更是运动员的巅峰状态和宝贵的比赛机会。
有时候,打败你的,真不是泳池里旁边道的对手。
而是我们自己。
自己那些自以为是的“小聪明”。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