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爆发式增长,头部科技企业纷纷加大投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堪比十年前的"互联网+",将深刻重塑全球产业格局。中国AI企业加速技术迭代,部分领军企业已完成大模型升级,展现出强劲竞争力。 政策红利持续释放 国务院近期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围绕应用落地、创新生态和安全能力三大核心推进产业发展。地方政府快速响应,如上海计划发放6亿元算力券、3亿元模型券,全面支持AI产业集群建设。财政金融协同支持成为亮点,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有望撬动超万亿元增量市场。 技术突破显著 中国大模型技术已跻身世界前列:智谱AI的GLM-4.5模型性能优异且成本优势明显;科大讯飞星火X1在多语言能力和幻觉治理上取得突破;京东JoyAI实现训练成本降低70%。技术演进呈现三大趋势:强化学习突破推理能力、多模态统一感知、智能体向"共生伙伴"演变。 应用落地加速 AI正深入各行业:制造业中智能物流和AR质检提升效率;金融领域风控自动化率达60%;医疗AI获三类医疗器械认证;智慧城市实现92%的客流预测准确率。预计到2026年,我国AI应用场景渗透率将从35%提升至50%以上。 重点投资赛道 1. 算力基础设施: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达1.8万亿元,液冷技术成为热点 2. 行业大模型:医疗、金融等垂直领域解决方案提供商机会显著 3. 具身智能: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突破200亿美元 4. 数据要素:隐私计算、合成数据等领域存在百亿级机会 5. 可持续AI:绿色计算技术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42%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短期关注算力基建和行业解决方案,中期布局具身智能和空间智能,长期看好AI原生应用。需警惕技术瓶颈、商业化不及预期、政策监管和估值泡沫等风险。建议采取"核心+卫星"策略,核心配置龙头企业,卫星仓位适度参与前沿创新。 人工智能产业正迎来历史性机遇,投资者需把握技术演进与商业落地的节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分享这一变革性技术带来的增长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