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明洞街头咖啡厅外,刘在石正帮粉丝拍纪念照。
穿西装的年轻上班族朴志勋突然挤到镜头前)
朴志勋:刘老师!您听过最近社保政策吗?政府说要9月1号全民强制交社保,我奶奶都急得在社区发传单了!
刘在石放下相机,笑着擦汗:等等,你奶奶在发社保传单?
朴志勋:对啊!传单说年轻人不交社保就会影响老人医保,我爸妈还去劳动局咨询了!
刘在石突然压低声音凑近:你奶奶是不是总说现在年轻人不养生,老了要喝西北风?
朴志勋瞪大眼睛:您怎么知道?
上周我去养老院做义工,80岁的金奶奶举着交社保=存健康的牌子追了我三条街。
刘在石掏出手机展示视频,看见没?她把社保缴费单和养生茶并列摆着,非说年轻人多交钱就能换晚年枸杞泡脚。
朴志勋挠头:可新闻里专家说社保和健康养生没关系...
刘在石敲了敲咖啡杯:关系在预防两个字。
就像我拍综艺摔断腿,公司给我交的保险比健身房年卡都贵——预防比治疗划算。
穿运动服的助理突然插话:刘老师上个月刚捐了500万建社区健身房,您看这和社保的预防理念不谋而合?
刘在石摆手:年轻人别被假新闻带节奏。
社保是基础,养生是锦上添花。
就像我打歌服要十套,但核心还是得穿衬衫。
(远处传来《RunningMan》主题曲前奏,朴志勋默默收起传单)
刘老师您这比喻太妙了!李光洁突然从树丛里钻出来,手里还攥着半包没拆的维生素片,就像我们上次在海南录节目,暴雨突袭导致设备全泡汤——当时全员都在吐槽,结果最后发现根本原因是没买旅游意外险。
他边说边把湿透的GoPro镜头往包里塞。
朴志勋默默把传单塞回裤兜,纸页上全民养生计划的荧光字还在反光。
远处便利店传来关东煮的叫卖声,他忽然想起昨天在养老院看到的情景:张奶奶握着智能手环说这玩意儿会报警能买菜,可比我们年轻时候找赤脚医生强多了。
其实养生和社保就像游戏里的双倍经验卡。
郑世云叼着棒棒糖从天台跃下,运动鞋踩碎了路边的蟋蟀笼,上周密室逃脱,因为有社保卡急用通道,我们队比其他队早五分钟通关。
他说话时,楼下的广场舞队伍正踩着《RunningMan》的BGM跳你比三岁大,我比四岁小的改编版。
刘在石突然蹲下身,从花坛里扒拉出只断腿的流浪猫。
他给猫包扎时提到:当年做综艺主持人,有次急性阑尾炎发作,要不是社保报销及时...话音未落,朴志勋的传单从口袋滑落,恰好盖住猫受伤的后腿。
阳光穿过他新剪的寸头,在传单上投下晃动的阴影。
金九拉突然掏出手机:快看!我母亲昨天用医保卡刷了八千块的靶向药!她点开银行短信,屏幕蓝光映得她眼角的皱纹像月牙。
这时候节目组的无人机掠过头顶,机腹的GoPro镜头正对准他们——这是为了拍摄街头社保知识问答环节。
其实最该买保险的是...刘在石突然把猫托给朴志勋,自己掏出保温杯猛灌凉白开,你们这些天天在后台吃泡面的小年轻!他袖口滑落处,隐约露出条褪色的社保宣传大使红袖章,当年我打歌服穿到凌晨三点,第二天直接在化妆间晕倒了,要不是...他的声音突然被远处救护车的笛声盖过。
朴志勋接住猫时,发现它爪子里攥着张泛黄的传单——正是他们团队上周发的居家养老指南。
传单背面不知被谁用圆珠笔写着:张奶奶说,每天晒被子能预防褥疮,但记得先查查最新护理补贴政策。
此刻广场舞大妈们正踩着《RunningMan》的副歌节奏,用太极扇表演社保知识接力赛。
李婶!你刚才说的居家护理补贴是不是要交押金啊?赵姐把太极扇往地上一戳,扇骨撞出清脆的响。
李婶正踮着脚尖比划个人养老金账户的舞蹈动作,闻言脚下一个踉跄,扇子啪地掉在广场石砖上。
哎呦我的老腰!她慌忙去捡,这护理补贴不是国家给发的吗?押金那词我记得是养老院的事。
王姨踩着八公桥节奏凑过来,运动鞋尖踢着石子:上周社区小陈来宣讲,说现在有喘息服务补贴,家属带老人去托老所顶三天护理假,政府给发三天工资的补贴。
我儿子家那口子上次用这个,单位还给他调了年假。
那护理补贴和这个喘息服务是不是一回事?张奶奶拄着文明杖插话,我闺女说现在有长护险,但得先自费交钱...话没说完就被赵姐截断。
赵姐翻着手机壳上的政策二维码:我爹上个月刚办的长护险,每月自动从养老金里扣380,现在每月到账2300块护理金。
社区王主任说,这个月新规是失能老人可以请三个子女平分补贴。
她突然压低声音,不过我三弟媳妇非要她公婆去养老院住,说是那样补贴多...
要命啦!李婶突然跳起来,我二舅奶奶三年前去养老院,每个月才给800块!她扯着嗓子喊,王主任你倒是说清楚,到底居家护理和机构护理怎么算钱!
广场东角突然传来清亮的女声:大家等等!穿红马甲的社区工作人员小林举着扩音器跑过来,我是社保局特派员小林,上个月刚更新的政策是...她扶了扶起雾的护目镜,居家护理补贴每人每月2000,子女每人800,但最多只能报两个子女——
啊!我闺女和女婿都能报?张奶奶的文明杖戳进石缝里,那我家三个孩子呢?
最多两个。
小林掏出手机展示政策文件,不过新规允许亲属轮流申请,上个月刚有位张阿姨用这个办法,她儿子申请了五月,女儿接着申请了六月...她突然愣住,等下,你们刚才说的晒被子防褥疮...
人群突然安静下来。
李婶的太极扇还停在半空,扇面映出小林困惑的脸。
赵姐的二维码壳子滑到地上,滚到王姨的八公桥舞鞋边。
张奶奶您怎么想起说晒被子的事?小林蹲下来捡二维码,上个月区医院刚做过调研,卧床老人每天被动晒被褥,褥疮发生率反而比定期翻身高12%。
可我奶奶在世那会儿...李婶突然哽咽,每天晒被子晒得蓬松的,褥疮都没怎么犯。
她摸着扇面上褪色的科学养老字样,现在这护理补贴政策,到底怎么和日常护理结合啊?
小林调出手机里刚更新的《居家护理操作指南》,放大到体位管理章节:张奶奶您看这里,新规明确要求每天至少2小时主动翻身,配合护理补贴里的体位管理补贴。
她指着屏幕上的三维动画,晒被子要等老人能坐稳了再进行,咱们广场舞队上次编排的《防褥疮操》,要不要加入体位管理教学?
赵姐突然笑出声:我爹上周刚学会那个蝴蝶展翅动作,说是比晒被子管用。
她掏出老年机,来来来,我录段视频给大家看!镜头晃动间,李婶、王姨、张奶奶跟着跳起改编版的《防褥疮操》,太极扇、八公桥扇、甚至文明杖都成了辅助器械。
夕阳把她们的影子拉得老长,广场上飘起新印制的传单,背面那句查最新护理补贴政策被晚霞染成金红色。
小林把传单塞进李婶手里时,听见张奶奶在说:明天我去街道办问问,把晒被子和翻身护理都写进日常护理记录表里...
穿红马甲的工作人员开始清点人数,远处传来广场舞音乐切换的提示音——是《社保知识接力赛》的下半场曲。
李婶的指尖在张奶奶的护理记录本上顿了顿,泛黄的纸页被穿堂风吹得哗哗作响。
张姐,这晒被子要写三遍护理记录?她盯着本子上连续三天的相同记录,上个月刚给王大爷登记过,他总说被子晒得不够透。
张奶奶布满老年斑的手指捏着钢笔,在护理记录四个字上重重画了圈:街道办新来的小王说,要把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分开记。
你看这翻身护理,昨天明明已经给老李头翻过身了,今天又得写一次......
穿红马甲的工作人员小林突然从走廊尽头探出头:两位老师,下半场曲要换了!她举起手机播放器,广场舞音乐里混入了社保知识接力赛的电子音效,李婶负责的卫生组要上场比赛,张姐的护理组得赶紧准备展板。
李婶瞥见护理站墙上贴着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清单》,突然压低声音:张姐,你记不记得去年冬天老刘的褥疮事件?他儿子在社保APP上申请了护理补贴,结果因为记录不详细......话没说完就被张奶奶打断:所以我才要细化记录!把晒被子时间、被褥厚度、紫外线强度都写进去,这样申请补贴才不会卡在材料环节。
工作人员小林突然掏出个便携打印机,我正想打印新版的护理记录表。
她快速翻动打印纸,街道办刚发的文件,要求把被褥日光曝晒和协助翻身预防压疮列为必选项。
打印机嗡嗡声中,张奶奶的圆珠笔在表格边缘画起太阳和人体简笔画,以后护理员来,得先给家属做五分钟健康宣教,就像教孩子系鞋带那样。
广场舞音乐突然卡顿,李婶的助听器发出滴滴警报。
她摘下银色耳塞,看见护理站电子屏上跳出了社保政策问答:问题三:居家护理服务补贴需要哪些材料?张奶奶立刻掏出手机:我闺女刚给我转了新医保APP的注册教程,得让护理员都学会用电子打卡系统。
工作人员小林突然举起扩音器:全体注意!护理组准备知识竞答,李婶负责的卫生组要表演心肺复苏示范!她转身对护理记录本上的空白处画了个大勾,记住,每个护理动作都要有家属签字确认,就像超市购物要扫码一样。
张奶奶的护理记录本被翻得哗哗作响,她突然指着被褥护理一栏:明天我去街道办,非要把晒被子时长建议(夏季2小时/次,冬季3小时/次)写进标准流程!李婶笑着把本子合上,要不你先教小林怎么用紫外线强度检测仪?上次她给王大爷晒被子,差点把老头的老花镜晒出焦痕。
广场舞音乐重新响起时,张奶奶的护理记录本已经写满红色批注。
她把表格推给工作人员:明天开例会,我要给护理员做实操培训。
李婶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个晒被子的竹夹子,我老家带的,能夹住被角防止被风吹跑。
两人相视一笑,护理站窗外,秋阳正好穿过梧桐叶的缝隙,在记录本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共998字)
护理站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王主任接过竹夹子摩挲着篾条,这比我们新买的防风绳方便多了。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握着夹子的姿势和李婶如出一辙,您教教我们怎么固定被角?
李婶掀开竹帘走进阳光里,老花镜滑到鼻尖:先晒被子的得用竹竿支开,被角朝西,风从东边来才不会灌进去。
她举起夹子示范,夹的时候要捏住这个弯头,像给大姑娘梳头那么轻巧。
护理员们围过来,张姐的保温杯差点碰翻在登记本上。
您老家在湘西吧?小陈注意到夹子夹头处的朱砂痕迹,这手艺得传人。
李婶摆摆手:我娘用这法子晒的棉被,五八年闹饥荒那年,全生产队就靠二十床夹着干粮的被子渡过寒冬。
她突然压低声音,那年雪封山三个月,我们裹着夹着炒米的被窝,背篓里还装着火药引路。
王主任的钢笔在记录本上洇开墨点:后来呢?李婶从帆布包里掏出个褪色的火药袋,这是娘留给我的,夹子里除了干粮,还得放两包火药防野兽。
护理员们屏住呼吸,阳光正好落在她布满茧子的手指上。
你们看这夹子眼儿。
张姐凑近观察,竹篾要劈成三股,这样夹得紧,她突然笑出声,跟当年我公婆抢被子一个样,他们用木工刨子夹被角,结果夹得整张床都变形了。
小陈用手机扫码,这算非遗吗?
李婶摆摆手:非遗算啥?当年我们晒的夹被能防潮防虫,现在这些机器晒被子,被角总跑风。
她示范如何用夹子调整被角弧度,夹的时候要分三步,先夹上沿再夹下沿,最后中间补个活扣。
王主任突然拍案叫绝,这个技巧应该编进新教材!
不过夹子也有讲究。
李婶指着夹头处的裂痕,当年我爹摔断腿那晚,娘用这夹子固定他的石膏。
她突然起身,你们看窗外的云,跟当年晒被子的竹席一个样。
护理员们抬头,秋阳正透过云层,在墙上的护理流程图投下竹席般的阴影。
要试试吗?李婶递过夹子,张姐刚碰到篾条,小陈突然惊呼:夹子上有泥!众人凑近细看,夹头处果然沾着褐红色泥土。
李婶神色凝重:这是武冈红壤,我娘说掺了这种土的夹子,晒出的被窝能闻到稻花香。
王主任的钢笔尖在记录本上画着流程图,突然停顿:或许我们该在防风训练里加入五感观察。
她起身整理被褥,夹子在她手中突然发出清脆的咔嗒声,就像护理不是机械操作,得听见被褥在说话。
护理员们开始传阅夹子,小陈用棉签蘸酒精擦拭夹头,张姐在记录本画着竹篾结构图。
李婶忽然哼起山歌,调子混着秋蝉鸣叫,夹起云朵晒成盐,夹起月光缝成被...王主任突然发现夹子夹头处的朱砂已经晕染,像极了老人眼角的皱纹。
李老师,能教我们编个夹子吗?小陈举起夹子,就像您说的,要留个活扣。
李婶笑着摇头:这手艺传了五代人,我爹传给我娘,我娘传给我,现在该你们传给患者了。
她指向窗外正在晒被的老夫妻,看见那床夹着药方的被吗?那是给肺癌晚期的张大爷晒的,夹子里装着化疗药和全家人的祝福。
护理站的风忽然转了方向,夹子从李婶手中滑落,在地面弹跳着滚向窗台。
王主任弯腰捡起,发现夹头处朱砂与泥土早已融为一体,像老人手背的青筋般盘虬交错。
秋阳正好落在夹子中间的活扣上,细碎的光斑里,仿佛看见五十年前湘西山间的炊烟,和无数夹着温暖与药方的夜晚。
王主任用布满茧子的手指轻轻摩挲夹头表面的朱砂纹路,金属与泥土交融的触感让他想起父亲临终前攥着他手背的手。
护士长提着药箱从走廊尽头转过来,白大褂下摆扫过窗台边那株蔫了半边的半夏。
这夹子当年是给李寡妇接生的。
王主任突然开口,金属夹头在他掌心转出细碎的光晕,1953年饥荒最凶的时候,她家祠堂里摆着二十口棺材,我父亲用这把夹子接了九条命。
护士长蹲下来,看见夹头尾部刻着模糊的湘西山房字样。
老式日光灯管在墙上游移出淡青色的光,护士长注意到夹头活扣内侧沾着暗褐色的药渍。
是独活寄生汤?她认出那是治疗劳损的方子,可这夹子明明是接生工具。
你瞧这夹头夹口处的凹痕。
王主任用镊子夹起半片干枯的艾草,五十年前接生婆都带着草药,孩子满月那天要绑在夹子上晒太阳。
护士长的护士帽滑到后颈,她伸手触碰夹头中间的圆孔,这尺寸...正好能塞进襁褓。
窗外的梧桐叶突然沙沙作响,王主任从抽屉底层取出泛黄的笔记本。
护士长翻开1998年6月15日的记录,夹页里粘着片干枯的忍冬花:当年我父亲接生完就dying了,临走前把夹子埋在后山,说等饥荒过去再用。
护士长用棉签蘸着碘伏擦拭夹头接缝处的泥土,可这夹头怎么会在窗台上?
走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实习医生举着CT片冲进来。
王主任瞥见片子上模糊的骨痂阴影,突然把夹头拍在桌上:当年李寡妇家祠堂地窖里埋着二十三具饿殍,是我父亲用这夹子把活人从棺材里抢出来的。
护士长注意到夹头活扣内侧的刻痕,在强光下显出1953.6.15的数字。
这不可能!实习医生指着CT片上重叠的肋骨阴影,现代医学早就...
现代医学能接住从火场抢出来的活人吗?王主任抓起夹头对着窗外秋阳,金属表面瞬间映出五十年前湘西山间的炊烟,1953年饥荒,我父亲带着这把夹子和半袋糙米,在李家祠堂接生了九个孩子。
护士长突然发现夹头尾部沾着片干枯的紫苏叶,这是...艾草灰?
接生完就烧了。
王主任的喉结滚动了一下,1953年6月15日,李家祠堂的地窖里,饿殍把最后半袋米抢出来煮了锅粥。
护士长翻开笔记本最新一页,夹头内侧的夹层里掉出张泛黄的纸片,这是...独活寄生汤的方子?
我父亲接生时总带着药。
王主任的指腹抚过纸片边缘的朱砂痕迹,当年饿殍横行,接生婆既要接生又要熬药。
护士长突然把纸片凑近窗台,秋阳透过夹头中间的圆孔,在药方上投下细碎的光斑,这光斑像极了当年祠堂里摇曳的艾草灯。
实习医生默默退到墙角,看着王主任把夹头按进窗台裂缝。
护士长发现夹头底部刻着行小字:赠吾儿王景山,1953年冬。
窗外的风突然卷起干枯的紫苏叶,王主任从抽屉最深处取出个雕花木匣,匣盖内侧粘着片干枯的艾草:这是我父亲接生时用的老艾条,当年埋在后山,现在该让它见见天光了。
#搜索话题全勤挑战赛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