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河北区海河东路的交通护栏这两天可成了附近居民嘴里的热乎事儿。今儿早上我遛弯儿路过狮子林大街到北安桥那段,一眼就瞅见路中央立起了一溜儿银灰色的金属护栏,跟刚擦干净的玻璃似的,在晨光里晃眼得很。
我站在金汤桥底下往两边瞧,这护栏从解放北路路口一直延伸到博爱道,中间没留几个豁口,只在公交站台、人行横道那儿开了几个口子,宽窄刚好够行人和非机动车过。护栏高度到我胸口往上点儿,顶端还有反光条,大半夜开车的话,估计老远就能瞅见。施工队这两天正忙着在护栏底下砌水泥墩子,听工人师傅说,这是为了防着有人挪护栏,稳固得很。
住在附近的王大爷今儿早上遛鸟也没闲着,拎着鸟笼子在护栏边儿上跟我唠:"咱这海河东路啊,以前可没少出事儿。就说去年秋天吧,俩骑电动车的在马路中间抢道,差点跟轿车撞一块儿。那时候路宽车少,可电动车、自行车、行人全挤一块儿,跟煮饺子似的,谁也不让谁。"他指了指护栏内侧的自行车道,"现在可不一样了,电动车都规规矩矩走这边儿,汽车在路中间开,中间还留了条隔离带,看着就敞亮。"
接孩子的李姐抱着书包站在人行横道口,等绿灯的时候跟我说:"我每天早晨送孩子去二中,以前最怕的就是过马路。车流量大,孩子小,总怕跑慢了被剐蹭。现在好了,护栏把车和人都隔开了,孩子走人行横道心里踏实,我这当妈的也省心。"她顿了顿又说,"就是刚开始有点不习惯,昨天我还下意识想穿护栏抄近道,一看是铁的,赶紧绕到路口了——看来这护栏不光管车,还管得人不敢随便越界。"
开出租车的张师傅今儿拉我路过这儿,摇下车窗点了根烟:"咱跑活儿的都知道,海河东路是连接和平区和河北区的交通要道,早晚高峰车流量大。以前没护栏那会儿,行人突然横穿马路,急刹车都来不及。上礼拜三我拉个乘客,在北安桥那儿差点跟个闯红灯的电动车撞上,俩人都吓出一身冷汗。"他吸了口烟,"现在有护栏挡着,行人过马路得绕路口,司机开车也敢稍微加点速了,至少不用跟'碰碰车'似的躲来躲去。"
我蹲在路边看了会儿,发现护栏确实"管"住了不少事儿。以前总有人在马路中间等红灯,现在全规规矩矩站在人行道上;电动车也不再见缝插针往机动车道钻,都乖乖沿着护栏边的非机动车道走。最明显的是,早晚高峰的车流明显顺畅了,以前得堵十分钟的路口,今儿早上只用了三分钟就通过了。
不过也有街坊提了点小建议。卖煎饼果子的刘阿姨说:"护栏是好,就是路口那几个开口有点少,我出摊儿得绕半条街。"她指了指离摊位最近的护栏口,"要是能在煎饼摊儿边上多开个小口子,顾客买完直接过护栏,我也省得来回搬小推车。"还有遛狗的大爷说,护栏边儿上能不能多设几个垃圾桶,省得大家扔垃圾还得绕远路。
总的来说,这护栏装得挺实在。咱老百姓要的就是个安全、顺溜。以前海河东路是"车挤车、人挤人",现在成了"车走车道、人走人道",看着规整,走着也踏实。听说这护栏是相关部门调研了好几个月才定的方案,从选位置到定高度都征求了居民意见,难怪大伙儿都说"政府这事儿办得在理"。
亲爱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